| 山西建筑業企業亟待做大做強 |
| 來源:黃河新聞網 2017-04-17 07:17:14
|
| 2022/3/25 17:20:26 |
|
智庫話題: 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樓陽生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通過推動建筑企業整合重組,培育扶持專業資質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專業化大型企業集團;支持企業開拓省內外市場;打造省級建筑產業園區;支持企業建立全產業鏈生產體系等一系列措施做大做優建筑業。 走在太原的大街上,到處可見河南、江蘇、浙江等地建筑企業高高懸掛的企業招牌,這也正是山西建筑業的一個縮影。 2016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共完成895.6億元,同比增長5.7%,占GDP的比重上升,達到6.9%,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我省建筑業的發展速度與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但從產值的絕對數值和增加值在全國建筑業中的比重看,我省建筑業的規模都偏小。在中部六省中,近兩年我省建筑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僅高于江西省,排倒數第二位。河南省建筑業總產值是我省的兩倍多,江蘇、浙江兩省的建筑業總產值均是我省的5倍。 智庫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現代建筑業企業制度。以深化改革為抓手,建立現代建筑業企業制度,真正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清楚、管理科學、政企分開,從產權制度上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制度化。 二是,建立技術創新制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把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引入技術創新的組織活動中,激發技術創新活動中各個因素的活力,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創造有力、有效、有序的組織聯系通道。 三是,加速創新型技術的應用和轉化。加強建筑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橫向技術合作,針對企業技術特點,引進現代先進技術,加強先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成果,促進成熟技術向施工技術能力的轉化。 四是,提升建筑企業綜合競爭力。引導建筑企業向國內外先進的建筑業企業學習,增強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整體實力。按照扶優扶強、扶專扶精、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原則,扶持高等級資質企業、專業企業加快發展。 五是,進一步加強金融政策引導,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保障。進一步協調金融機構,積極為我省建筑業發展提供寬松的資金環境,幫助企業解決信貸授信額度和承接工程提供保函等問題,努力尋求銀企合作的辦法,通過企業與銀行之間充分溝通,夯實信用基礎,解決企業資金問題。
由于我省特殊的產業結構,長期以來,建筑業的發展水平一直較低。與建筑業發達的省份相比,我省建筑業的體制和市場環境、科技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建筑工業化程度、操作工人業務素質等都存在著很大差距。我省從傳統建筑業向現代建筑業的轉型,還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影響我省建筑業轉型和快速發展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建筑市場不規范,發展環境不良。工程招標代理秩序混亂,招標代理機構缺少應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設計與施工分開招標,業主隨意肢解工程,一味追求最低價中標,圍標、串標,簽訂“陰陽合同”;投標項目單一程序繁多,形式主義的申報資料繁復,造成人力、財力的很大浪費;明招暗定,不是公平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權力尋租和商業賄賂推動著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二是項目資本金不到位,大量拖欠工程款。工程款拖欠雖是全國性的通病,而山西尤甚。初步估算,全國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上萬億元,山西在施工程和竣工工程拖欠工程款每年都達數百億元。 三是產業組織結構分散,產業集中度低。山西的建筑企業約有2800多家,但大多數都只在建筑施工這一低端市場單打獨斗,沒有形成一批綜合服務能力超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四是企業資產負債率高,機制不活融資不暢。各種拖欠數額很大,潛伏著較大的財務風險。特別是組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國有建筑企業,雖然資質等級高、技術專家和管理骨干多,工程業績積累豐厚,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各種負擔重,承擔的社會責任大,人均占有的資產量少,資產負債率高,融資困難,機制不活,企業轉型和改制成本很大,亟須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與周邊省份比較我省建筑業企業亟待做大做強 2016年,全省建筑業總產值總量占中部六省的7.8%,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占周邊五省的13.7%,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同比增速比中部六省平均10.4%的速度高2.8個百分點,比周邊五省的平均增速高3.8個百分點。從產值總量來看,我省仍位居中部六省第六位,周邊五省第四位,中部六省和周邊五省共九個省份中,除內蒙古產值總量為1220.8億元小于山西外,其余省份產值總量均超過了5000億元,其中,湖北省的產值總量最大,超過了一萬億元達到11862.4億元。在產值總量規模上我省與周邊其他省份仍有較大差距。 在全省范圍內本地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小于外地企業完成產值 2016年,全省完成建筑業總產出4569.5億元,其中本省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2064.7億元,占全省建筑業市場總產出的比重為45.2%,外省建筑業企業在我省完成產值2504.8億元,占全部總產出的比重達到54.8%。在全省建筑業市場下本省企業比外省來晉企業少完成440.2億元。在全省建筑業市場競爭中本地企業與外來企業比較競爭力較弱。另一方面,我省建筑業企業在外省完成產值1253.8億元,遠不及外省企業在我省完成產值,比外省企業在我省完成產值少1251億元,由此可見,雖然我省企業在其他省份完成的產值同比增速達到20.1%,但是在省外建筑業生產競爭力不強,仍需要大力加強提高。 全省建筑業市域發展不均衡 全省有工作量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2532家,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318.5億元,其中,太原市就有1108家企業,占全省建筑企業總數的43.8%,完成產值2335.1億元,占全省產值的比重達到70.4%,其他10個市除了大同市201家企業外其余各市企業數量都不超過200家,企業個數所占比重均不超過8%,完成總產值占全省比重除晉中為6.7%外,其余9個市均不超過5%。建筑企業地區分布一頭倒向省會城市太原,其他地區建筑業的發展嚴重不足。
促進山西建筑行業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省建筑行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結合我省實際,省統計局有關專家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現代建筑業企業制度 以深化改革為抓手,建立現代建筑業企業制度,真正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清楚、管理科學、政企分開,從產權制度上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制度化。企業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須從企業整體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具體情況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以企業為體,發現漏洞和錯誤及時整改和補缺。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二)建立技術創新制度 建立良好的技術創新制度是培育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先決條件。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把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引入技術創新的組織活動中,激發技術創新活動中各個因素的活力,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創造有力、有效、有序的組織聯系通道。保證技術創新活動的運行暢通,是優化企業創新資源、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立企業良好的技術創新機制的有力保障。 (三)加速創新型技術的應用和轉化 加強建筑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橫向技術合作,針對企業技術特點,引進現代先進技術,加強先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成果,促進成熟技術向施工技術能力的轉化;加強施工技術儲備,為拓展市場提供技術支撐,并綜合考慮建筑產業和施工產品的發展趨勢,構建企業自主技術創新體系,確定科技創新系統的主體地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活動,用經濟手段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發展。 (四)提升建筑企業綜合競爭力 引導建筑企業向國內外先進的建筑業企業學習,增強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整體實力。按照扶優扶強、扶專扶精、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原則,扶持高等級資質企業、專業企業加快發展,在全省形成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比例協調和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 (五)進一步加強金融政策引導,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保障 進一步協調金融機構,積極為我省建筑業發展提供寬松的資金環境,幫助企業解決信貸授信額度和承接工程提供保函等問題,努力尋求銀企合作的辦法,通過企業與銀行之間充分溝通,夯實信用基礎,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為誠實守信、經濟效益好、還貸能力強的建筑企業到省外、國外承包工程項目創造條件并提供相應支持。進一步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大額墊資問題,同時建立預防拖欠的長效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