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深化建筑行業改革 |
|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6-04-14
|
| 2016/4/18 21:26:11 |
|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深化建筑行業改革 全國政協“建設工程質量問題與對策”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精選 |
|
近年來,我國實施工程質量監督制度,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全國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已覆蓋省、市、縣三級,初步形成了“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工程質量總體受控,工程質量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居住條件逐步得到改善。但同時也存在著法律法規不完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管機制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等亟須解決的問題。全國政協日前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建設工程質量問題與對策”協商座談。本報特別刊發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盡早把建筑法列入修訂計劃 2015年10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調研組就“建設工程質量問題與對策”赴上海、重慶、陜西調研。調研組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設工程質量問題,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總體受控,穩步提升。但是,我國建設工程質量還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住宅建筑通病突出,工程質量形勢依然嚴峻。存在的問題有法律法規不完善、質量責任不落實、監管機制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為此,建議: 盡快修訂相關法規制度。建議全國人大盡早把建筑法列入修訂計劃,建議國務院法制辦盡快啟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建立健全工程質量保險、施工圖審查、質量安全監督、質量檢測、竣工驗收備案及從業人員資格許可等制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刑事責任追究。 創新監管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明確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執法地位和執法權力,界定監督機構執法范圍和工作內容。注重信息化建設,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庫、人員庫和項目庫,增加監管工作透明度。推行綜合執法,統籌現有工程質量和建筑市場監管力量。嚴厲打擊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違法發包、違法分包和轉包掛靠等行為,依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督促各地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制、永久性標牌制、質量信息檔案制等制度,全面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的質量終身責任。 加快推進實施工程質量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工程質量保險制度,有效解決工程質量損害賠償和質量糾紛等問題。 強力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把推進建筑產業化納入“十三五”規劃,盡快完善標準體系,高度重視市場培育,精心打造示范項目,完善財政稅收激勵扶持政策。加快推進建筑企業的兼并重組,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全國政協常委、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楊天怡 強化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開展建設工程質量專項檢查和治理,創新改進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和模式。主要做法包括:創新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整合資源,打造市級集中交易平臺;強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制度約束力;創新建設工程質量監管機制。結合所取得的經驗,建議: 強化誠信建設及成果運用的上位法依據。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有關誠信體系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地方誠信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社會信用基礎化工作。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推動國家、地方、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互聯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構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信用信息的綜合應用和聯合懲戒。 大力培育和發展建設工程質量信用服務業。國家有關部委將信用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地方各級政府服務業引導資金的支持領域,予以大力培育和發展。 加大宣傳力度,形成維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輿論氛圍。通過新聞媒體等各種渠道宣傳安全質量法律法規,宣傳維護建筑安全質量的重要性,增強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提高責任主體及責任人對抓好工程質量的認識,增強責任心;強化老百姓的安全質量監督意識,讓“質量、責任”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關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輿論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監察廳原監察專員 岳崇 修改招標投標法相關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自2000年施行以來,在實踐中發現不少問題。雖然2012年實施的《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對一些問題作出針對性調整,但有些問題仍未解決,在根本上影響工程質量。為此,建議對招標投標法相關內容進行修改: 改革投標資格審查辦法。由于法律對資格預審活動未作明確規定,招標人開展資格預審的自由裁量權不能得到有效限制,導致圍標串標問題易發多發。建議招標投標法第26條增加“資格預審活動應當由依法組建的資格審查委員會進行。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應當對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的確定方式、專家抽取和資審活動進行監督。資格預審一般采用合格制方法進行;當合格投標申請人數量過多時,可以采用有限數量制或者其他方法選擇規定數量的合格投標申請人參加投標;政府投資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實行資格后審”的規定。 改革評委會組成方式。實踐中由于招標人代表的參與,影響了評標專家獨立評標的公正性,為圍標串標打開方便之門,給工程質量埋下隱患。建議招標投標法第37條修改為“評標由招標人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負責。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其評標委員會全部由隨機抽取的有關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成員人數為5人以上單數。資格審查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評標委員會的規定”。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回族自治區委主委 孫貴寶 建立短命建筑問責機制 我國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從設計審查、施工監理到竣工驗收都有制度規范。短命建筑的出現,意味著一系列安全法規層層失守。目前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相關各方權利義務關系和責任分配不明晰、法律法規執行不力等。為此,建議: 進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壽命下限。建議民用建筑合理使用壽命提升到70年以上,建筑物合理使用壽命能與土地批租年限相匹配。 落實建筑物建設使用主體。《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單位都要對工程質量負責。但當工程發生質量問題時,誰都不主動承擔質量責任。建議建立主要責任人負責制,承擔工程質量主要責任。 從建筑物全壽命期去規范和落實各方在質量上的具體責任。現在缺失建筑物全壽命期統籌規范管理和落實各方在質量安全具體責任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議出臺相關條例彌補建筑物使用期的法律空白。 建立建筑工程保險與擔保機制。建立房屋主體結構終身保修保險,作為房屋竣工驗收的前置條件,要求房屋驗收前必須上保險,否則不予驗收。這樣保險公司會跟蹤房屋質量,預先把好房屋的質量關。 遏制短命建筑頻發的現象。建議強化城市總規法定地位,建立短命建筑問責機制,尤其要規范公共投資行為,加強對公共資金使用績效審計監察。 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 楊志明 杜絕建筑工人無技能上崗 建設工程一線施工人員結構、技能直接影響著工程質量。目前,我國農民工占建筑施工隊伍的80%,總體技能偏低,欠薪時有發生,加強技能提升是確保工程質量的當務之急。工程質量不高,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兩難”:一是缺乏技能,穩定就業難;二是保障工資支付難。因此,建議: 實施建筑業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使其成為提升建設工程質量的戰略工程。加大培訓力度,使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都能接受一次政府補貼的培訓,到2020年基本消除無技能上崗現象。同步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探索突破職業技能鑒定的傳統路徑,對現場檢驗掌握技能有實效的,直接破格評為高技能人才。鼓勵大型建筑企業和技工學校形成工學一體、校企合一的新型培訓制度,逐步成為建筑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 建立建筑業農民工工資保障機制。建議采取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攻克頑癥,在易發生拖欠的建筑企業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在發生拖欠的市縣建立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完善并落實工程總承包企業對所承包工程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責制度,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治理惡意欠薪制度,解決欠薪問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省政府負總責制度。同時,還要努力推動住宿有改善、生產有安全、參保有辦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教授 謝正觀 電梯安全監管要責權分明 電梯安全監管問題要從施工前做起,在施工前、作業開始階段、安裝過程中、安裝完成后,每個階段都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作業開始時要制訂好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藝要求,控制每個環節質量。安裝過程中要做到分階段驗收。安裝完成后,要做好自我調試和自檢。投入使用后,使用單位要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電梯管理制度,尤其要成立緊急救援小組,建立電梯意外事件和事故應急救援措施,以及緊急救援演習制度。為此,建議: 在全國范圍內,深入區縣,進社區、進機房,查資料、查數據,全面排查隱患電梯并進行整改。同時,推動解決老舊住宅電梯問題,特別是沒有危保資金來源、年久失修有極大安全隱患的老舊電梯。 建立電梯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加強各部門聯動協作。以重慶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為例,不僅明確了從電梯制造到使用各個環節的主體責任,且每個環節都權責分明,較好地解決了重慶市電梯管理工作的問題。 電梯檢測行業實行檢管分離。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并將試點經驗盡快向全國推廣。 電梯能效的檢測將隨著我國節能政策的推廣而日益增加,希望檢測行業、監管部門,尤其是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在這方面能夠有所準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首席專家 肖緒文 改革現有制度體系 激勵企業創新發展 當前,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多元責任體系不利于質量責任追究;工程監理制度有待完善;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不平衡,落后地區質量控制能力相對較弱。為此,建議: 改變現有總承包模式,建立以工程項目總承包商為主導的工程質量問責制度;改變現有工程旁站監理制度,建立建筑師對建筑產品功能性、適宜性指標負總責的工程宏觀監理制度。 改變現有國家建設標準的管理體系,抓大放小。“抓大”是把主管部門的有限精力集中到工程驗收標準的制定和貫徹落實上;“放小”是讓工藝技術標準主導權回歸企業自身,鼓勵企業通過工藝和技術創新達到和超過國家驗收標準的要求。 改變現有技術論證制度大一統要求,將現在工程質量保姆式的管理思路逐漸過渡到激發企業創精品的積極性上來。在目前市場情況下,這種改變更為迫切。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姚燕 加強建材質量監管 建筑材料質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建筑工程領域建材質量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是過度價格競爭導致質量下降;二是施工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監督管理仍不夠到位;四是新產品新技術推廣力度不夠。對此,建議: 從源頭抓起,嚴格招標投標管理制度。要處理好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這對利益的矛盾體,低價中標,不考慮優質優價,也屬不正當競爭。建議充分發揮造價協會、各類培訓機構等的作用,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督促施工企業完善自身的企業定額,結合市場形成有序的競爭。對于現場作業人員,應嚴格采取準入制、加強崗前的專業技術培訓,特別是要將質量意識貫徹到每一個作業工人腦子里,要知道“質量在你手中”。 加強施工過程材料與施工的監督管理,加強現場監督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應建立體系和措施并嚴格執行。 加強第三方檢測檢驗機構建設與管理,使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第三方質量檢測檢驗機構的認定是工程質量是否會出現問題、是否出現了問題的最后一道關口。但目前,我國的檢驗檢測機構準入門檻不高,機構眾多,惡性競爭,競相壓價。有些項目的檢測收費甚至僅是成本的10%,從而導致現場抽檢等質量下降,甚至出現辦公室編報告的現象。國家質檢總局已開始開展檢測機構整合工作,建議加快速度建立規范并實施。 四、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信部組織制定了綠色建材評價方法和標準,應盡快實施,促進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提高建筑材料質量。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實 避免惡性競爭 提升設計水平 建設工程質量提升,低層次是以保證質量安全為特征的最基本的底線標準,高層次是促進建設工程建造質量的精細化提升。繼國務院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實施后,各地陸續發布地方條例。《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條例》今年發布實施。結合編制體會,建議: 保證合理的設計周期和費用。壓縮設計合理周期和費用是影響建設工程設計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關于保證設計周期,國務院條例已有規定,但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多不執行。對于如何避免設計取費惡性競爭,建議法規政策和行業協會應予關注而非簡單交給市場。 質量責任要個人、單位、政府并重。不僅質量責任追究要個人、單位并重,建議政府的技術監管職責也不能輕易放棄,而不僅是行政監管職責。 加強設計師在建設工程項目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從法律法規上加強設計師對項目建設過程管理控制的作用,明確權利和責任;二是鼓勵設計機構開展設計總承包和項目管理業務,逐步形成對建設工程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服務體系;三是明確與服務工作內容相對應的取費保證。 改革建筑設計招投標制度。建議除重大公建和政府投資項目外,對于其他項目,應賦予建設方更多自主權。鼓勵設計企業在提升內在設計技術和品質、塑造企業品牌上下功夫,減少短期博弈心態和行為。
提升量大面廣的普通建筑品質。應重視推進建筑的標準化、工業化的集成設計與精細設計,提升批量性建筑產品的整體水平。同樣,應重視推進量大面廣的普通設計師的整體技術水準的提升。 http://www.chinajsb.cn/bz/content/2016-04/14/content_18709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