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系統謀劃“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 |
|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文森 2015年06月23日08: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2022/3/25 17:16:11 |
|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制定得好不好、各項規劃執行得到不到位、規劃目標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將決定著我們已經確定的國家戰略發展目標能不能有效實現,能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實的物質和制度保證。
------------------------------------------------------------------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前不久到浙江調研并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就“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同志這次重要講話不僅為系統謀劃我國“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定下了基調,也為緊鑼密鼓落實好“十三五”規劃拉開了序幕。 “十三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節點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笆逡巹潯笔?016年至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這五年規劃的實施結束期,具有三個重要時間節點,意義也不同尋常。 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將比2010年再翻一番,從而實現“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將進一步完善。習近平同志在今年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四個全面”的落腳點和核心,也是實現這一屆中共中央對全國人民的莊重承諾,其意義足夠重要。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到2020年年末,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基本見效,336項改革得到落實,就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將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到2020年,我們國家在經過前面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兩個30年之后,按照社會發展新的“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我們將進入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展國家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階段的第三個30年。 正是因為2020年將匯集著這三個重要時點,它不僅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具有標志性意義,也將為下一個30年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就此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制定得好不好、各項規劃執行得到不到位、規劃目標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將決定著我們已經確定的國家戰略發展目標能不能有效實現,能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實的物質和制度保證。這3個時間節點的交匯,使得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謀篇布局具有了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對關鍵詞確定“十三五”規劃總基調 習近平同志在這次重要講話中認真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內外經濟大勢,系統梳理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提出了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基本原則。根據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來看,不長的電文中就有三對關鍵詞很值得分析。 第一對關鍵詞是“與我有利”和“抓住機遇”。習近平同志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經濟環境仍然比較復雜,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廣闊。因此,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走勢,把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分析透,把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搞明白,更要審時度勢,抓住機遇。 第二對關鍵詞是“任務艱巨”和“立足優勢”。習近平同志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這其中,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任務仍然艱巨。因此,在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要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把難點和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要堅持立足優勢、趨利避害。 第三對關鍵詞是“積極作為”和“統籌兼顧”。在這樣的時和勢下,習近平同志要求各級黨政部門要把我們前進的方向和目標理清楚,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所謂的積極作為,就是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切實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在“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就這些觀點來看,“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基本延續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和大政方針,對形勢的把握是實事求是的,也是充滿信心的,體現了戰略性的考量和針對性的舉措,指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還值得關注的是,總書記這次調研放在華東7省市的東部沿海地區也很有深意。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1990年代以來,在鼓勵東部沿海率先發展的方針下,形成了中國繼改革開放之后又一輪沿海大規劃和大發展的高潮。這個地區的經濟總量占據全國近三分之二,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水平一直名列全國前茅,是我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顯然,習近平同志對他曾經工作過的3個省市(福建、浙江、上海)所在的東部沿海地區賦予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期望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能繼續發揮擔綱和引領作用,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依法治國、在推動制度創新發展和提升開放新水平上作出新的示范和新的突破。 立足新常態 謀劃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以來,務實、執著、果敢、全面成為其執政風格的鮮明特征。 改革發展以問題為導向,體現其務實精神;鐵腕反腐、從嚴治黨,體現其果敢與魄力;提出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謀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構筑中國夢,體現其睿智和宏略。而這一切也體現在治國理政的具體行動上?!笆濉币巹潓⒊蔀檫@一系列執政風格的集成和重要注腳,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夯實承上啟下的基礎。在這次浙江考察調研時,習近平同志專門強調的“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也恰好展現了這一施政思路。就“十三五”來說,就是立足新常態,謀劃新發展。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將集中體現增速換擋、由大向強邁進的新常態,在從“舊常態”到“新常態”過程中,以要素驅動的傳統行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轉向以創新驅動。所謂的新發展,就是要“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并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培育起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起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并通過提高改革行動能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而實現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 一項好的五年規劃,不僅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現實的發展性,還要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結合過往的成功經驗,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凸顯新發展將著力強調新的規劃需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首先是處理好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依然需要靠發展,改革也是發展,今天的改革是以問題倒逼催生的發展?!笆濉币巹澅仨汅w現發展的精神,改革的精髓。但改革與發展又必須兼顧社會穩定。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發展才有動力,改革才能贏得支持。 其次是處理好速度質量效益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必須認識到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還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來支撐。在“十三五”期間,依然需要強調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依然需要保持好投資、消費、進出口三者之間的比例協調關系,形成一個講求質量的發展速度、獲得經濟社會效益的增長速度。 第三是處理好經濟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從過去的經驗看,我們只有遵循經濟規律才能實現科學發展,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遵循社會規律才能實現包容式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平衡問題,過度發展現實人的物質追求而不顧環境資源承受力問題,既降低了現代人的幸福指數,也是對未來人的不公。因此,“十三五”規劃,處處強調包容式發展應當是一個重要亮點。
“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如果能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我們將可以以時間換取空間,為今后30年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再次創造新的30年輝煌奠定重要基礎。
|




